教師招聘備考:教育學重點知識之萌芽中的教育學
- 時間:
- 2018-12-20 16:44:42
- 作者:
- 張老師
- 閱讀:
- 來源:
- 甘肅教師資格網
育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在此主要講述萌芽階段教育學的發展特點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萌芽階段的教育學最大特征即還未從其他學科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是仍舊停留在經驗水平、猜測假想階段,論文、寓言故事等是其存在的主要形式。萌芽階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一、孔子。孔子的思想主要體現于《論語》一書中,其思想核心是“仁”。在人性觀上,孔子提出“性相近,習相遠”,這也體現了其在教育的個人功能上的觀點,指出了人的先天稟賦是無大的差異,之所以人有千差萬別是因為后天的環境及其教育使然,這一思想為當時在“平民中舉賢才”提供了理論基礎。對于教育的社會功能,孔子總結為“庶、富、教”。教育內容上,孔子親手編制了第一部教材:《詩》、《書》、《禮》、《樂》、《易》、《春秋》(即六經)。教學方法上,孔子首次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原則,此外,還提倡“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上,提倡學思行相結合。
二、孟子。孟子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其四書之一即《孟子》中,并且第一次將“教”和“育”首次連用。在人性觀上,提倡“性善論”,借此提出教育的功能即擴充善性,教育目的在于明人倫,所提倡的主要方法為盈科而進,體現出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三、荀子。荀子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其代表作《勸學》中,首次提出“道德”一詞。在人性觀上,荀子提倡性惡論,認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偽”。荀子將人分為三個等級即俗儒、雅儒、大儒,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熟知儒家經典的大儒。認為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聞、見、知、行”。
四、墨子。作為小生產者的代表其思想主要體現在《墨經》中,在人性觀上墨子提倡人性素絲說,提出“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兼愛、非攻”。并提出判斷是非的標準即“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其思想特色是在教育內容上提倡傳授科學技術,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為“親之、聞之、說之”。
五、《學記》——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專著,其作者為戰國時期樂正克。書中內容體現了許多影響深遠的教學思想,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體現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之教,喻也”體現了啟發性教學原則;“學不躐等”、“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等體現了循序漸進原則等。
六、古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蘇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家,通過蘇格拉底三問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方法“產婆術”(又稱助產術、問答法)影響深遠,分為四步即譏諷、助產術、歸納和定義。
柏拉圖主要代表作為《理想國》,其主要思想為“寓學習于游戲”。
亞里士多德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其代表作有《政治學》、《論靈魂》(世界上最早論述心理學的著作);亞里士多德對人的靈魂做出分類,分為營養的靈魂、感覺的靈魂和倫理的靈魂,并根據此主張實施體育、德育和智育,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認為教育最高的目的是追求美德。